【青春战疫希望暖心】上海2000余名困境青少年得到帮助
发布日期: 2022-04-20 11:28:05 来源: 文汇网

近日,团市委、市服保办、市青联、市青基会联合发起“青春战疫 希望暖心”困境青少年帮扶行动,已让上海2000余名困境青少年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份爱心还在持续传递中……

为了让爱心物资尽早送到困境青少年手中,青联委员、青基会工作人员、阳光中心工作人员组建了一支10人运输青年突击队。他们和上百名由基层团干部和青少年事务社工组成的配送突击队一起,努力打通帮扶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

志愿者星夜兼程的背后,一张密密麻麻的工作网正在铺开:市服保办提前排摸困境青少年需求,核查配送信息,与团市委基层工作部协调配送点;市青联与青基会联系物资仓库;团市委办公室为物资配送队伍协调出具通行证件……在高度浓缩的一周里,团市委尽最大努力提升和保障物资配送工作,为上海困境青少年“闯出一条路”来。

24小时紧急“输氧”,为“沉默的少数”输送“养料”

青联委员王漪波已经记不清今天是几号了。最近一周,他的一天是从凌晨五点开始的。装货、卸货、配送,关上塞得满满的车厢,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和防护面罩,他就开始了一天的配送工作。车上的两罐八宝粥就是他一天的“口粮”。“因为上午出门,晚上才能回来,外面没有东西吃,也不允许吃东西。”他解释道。

让他这么“拼”的,是上海3200余名困境青少年。

当疫情按下上海的“慢行键”,青少年的帮扶工作却“慢不下来”。疫情下,困境青少年情况复杂,存在跨区、接收受限等因素。市服保办根据前期排摸情况,确认了3200余名困境未成年人家庭需要重点帮扶。

“其中有大量监护缺失和家庭困难的少年儿童,他们的生活问题亟待解决。”市服保办副主任刘卓芳介绍说,“有些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原本每个月就要精打细算。现在老人家不会团购,甚至没有手机,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怎么办?”

4月10日起,由市服保办和团市委相关部门以及市青基会共同组成工作小组,通过需求匹配、迅速集结、派发对接、柔性落地,为困境未成年人家庭送上“及时雨”。

根据服保办摸排结果,市青联秘书处第一时间在市青联及各会员团体中的爱心企业中发布需求。市青基会负责人表示,市青联联合青基金发起号召,鼓励爱心企业自愿捐赠,并尽最大努力提高爱心礼包品质,扩大受益青少年的覆盖面。

在24小时内,一份包含20余件物资的“四合一”爱心礼包诞生了:包括“学习棒棒的”学习用品包、“生活美美哒”生活用品包、“吃饭香香的”果蔬食品包、“防疫妥妥的”防疫物资包。

打通“最后一公里”,突击队与团青骨干开启“爱的接力”

团市委团结联络部部长陈峰是突击队调配运力的总调度,“我们力求直达困境青少年‘家门口’,但现在运力非常紧张,短时间内要想把东西送到孩子手上,只能自己想办法。”

正在这时,市青联委员王漪波、王红生、吴仁等人在群里积极报名,表示提供运力,并可以“连司机带车一起协助配送”。

“刚好我这边有空余的仓库和人手,之前也有参与过团市委的物资调配工作,‘能上就上’。”王漪波说。于是,市青联委员、青基会工作人员、阳光中心工作人员等人组成的10人志愿突击队开启了昼夜不停的整整一周。

在突击队里,2辆大货车负责运货,4辆私家车负责配送。根据所在地的防疫要求不同,大礼包的配送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送到青少年手上,另一种是由街道或团区委转交。

团市委基层工作部副部长舒加敏和市服保办社工处处长苏玉峰主要负责与各团区委沟通协调。据苏玉峰介绍,虽然送到街镇更方便,但后续的配送过程也更加坎坷。

“这是一个爱心的接力,由突击队先送到街镇,然后联系区里的团干部或青少年事务社工担任志愿者,再把礼包送到小区。有些小区门口没有货架,志愿者还要打电话去联系孩子家庭,不能像快递一样放下东西‘一走了之’,得确认他们拿到手才行。”他说。

前几日上海大雨,为了不让爱心隔夜,基层团干部和社工顶着恶劣天气紧急配送。“尽管自己冷一点,也希望孩子心里能暖一点。”一位社工说道。

高强度“极限”运输,在仓库里日夜忙碌

前后通道已然打通,但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运输,还是比想象中困难。

“首先提货很难。”王漪波说,提货的仓库没有多余的人手,所有的物资都需要突击队成员自己装车,“整整几千份的量,我们一般是‘双兵作战’,一个司机加一位副手,晚上10点半还在对方的仓库里装货。”

把物资带回来后,分装工作也不容小觑。第一批物资是2000份的蔬菜,每份在10斤左右,为了包装分拣,队友们往往累到“直不起腰”。在4月11日晚上,第一批物资就连夜经由嘉定团区委配送到青少年手中。

厂区的16名工人全部参与了大礼包的包装工作。里面既有工厂工人,也有原本参与消防改造的施工人员,甚至还有旁边物流公司的员工。“只要符合防疫规定,能来的全来了。”

“周四深夜,我们将7500多箱物资进行装卸、分装,周五就包好了一千五百份礼包,而且在下午的两点就已经发完了一千份。”王漪波对这些数字记得一清二楚。

这几天来,突击队员基本只睡了几个小时,有人一天最多开了300多公里。“累,但是很值。”

从“受助者”到“志愿者”,善意与付出的双向奔赴

“非常感谢,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正在备考的小刘来自金山区的低保家庭。4月14日,她收到了团市委送来的礼包。她说,自己经常看到妈妈在手机上进群拼团抢菜,而这样一份大礼包可谓是雪中送炭。

感激之余,她给团市委写了一封信:“我在网络上、新闻中,还有我自己身边都收集到了许多在疫情中暖心的故事,他们鼓舞着我,支撑着我,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温情。”她说,自从和妈妈搬来金山区,就一直受到市区各级部门、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和资助。

在这次疫情的情况越来越紧急的时候,她的妈妈响应了居委会号召,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内就报名担任了小区志愿者。“她化身大白,在一次次核酸检测中冲在一线,任务十分繁重。

小刘在信中写道:“接受爱,消化爱,传递爱,感悟爱。在这次疫情中,我仿佛看到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连在一起。也许话语不能表达我们的感激,那就让行动将爱带去四方,让这条纽带影响身边更多的人,感知所感,恩之以情,这是我们对这个美好社会最大的祝愿。”

据悉,在本次帮扶工作中,除了爱心物资支持,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也被尽力呵护:如网课设备、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目前,由市青联募集发放网课学习终端设备27个;团市委学校工作部对接“云课堂”服务,一对一学业辅导32人;市服保办对接专业心理咨询师,已为8人提供心理辅导。

标签: 青春战疫 困境青少年 希望暖心 物资配送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